为推进建设“一站式多元解纷、诉讼服务体系建设”,利用诉调结合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,打造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社会治理格局, 7月31日,思茅区法院召开诉调对接工作联席会议。思茅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杨华、思茅区司法局副局长沐文林、思茅区发改局刘建忠、思茅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周子耀、思茅区法院院长米思哲、副院长胡跃文、牟伟出席会议。会议由立案庭庭长陆庆红主持,来自各行各业的6位特邀调解员、11家特邀调解组织代表以及7家司法所负责人、12家人民调解组织代表参加会议。
30家单位、调解组织携手共建诉调对接网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,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,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、居民自治良性互动,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。” 思茅区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以完善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,加强专业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为目的,邀请30家单位、调解组织参加此次诉调对接联席会议。在思茅区委、政法委的领导、普洱市中院的指导下,思茅区法院确立了“整合资源、打破壁垒、共建平台”的工作思路,运用省政法委建立的“云解纷”平台,推动建立多元解纷模式。
思茅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杨华、思茅区司法局副局长沐文林在会上对诉调对接工作进行重要指导。杨华副书记表示,要加大诉调对接机制与司法确认制度的宣传力度,整合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加诉源治理。沐文林副局长强调,各单位、调解组织要重视人民调解工作,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诉调对接工作,鼓励人民群众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,将“云解纷”系统作为诉调对接的桥梁,完善诉调对接机制。
会上,思茅区法院米思哲院长说,思茅区法院与各人民调解组织携手并进,同频共振,努力打造具有思茅区法院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。今后,思茅区法院将以推进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、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,更广泛地与各人民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,利用“云解纷”平台进行线上推送,打破各单位、调解组织之间的信息壁垒和边界壁垒,在各司其职、各尽其责同时,做到信息互通、资源联调、平台共享,合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,实现多方共赢。
建立非诉调解与司法确认相衔接的桥梁
诉调对接的工作重点在于完善并创新各单位、组织非诉调解与司法确认的衔接。胡副院长在会上说,希望思茅区法院能够与各行政单位、人民调解组织、特邀调解组织等建立密切联系,依靠党委、政府的领导、支持和政法综治部门的统筹协调,共同优化资源配置,形成有机衔接的解纷合力。牟伟副院长对思茅港派出法庭诉调对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介绍,思茅区法院派出法庭与乡镇司法所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,将纠纷化解在诉前,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与便捷高效。
多方合作,“线上+线下”智能模式打破信息壁垒和平台边界
通过推动建设应用“云解纷”平台、在线调解平台、移动微法院等,建立调解组织、当事人与法院连接的统一“桥梁”。以线上平台为载体和纽带,联通全方位、覆盖全业务、全流程、贯通各类信息应用系统,利用好社会各界基层治理力量,与各单位、调解组织共同构建起“资源共建共享、分层递进化解、智能普遍运用”在线纠纷解决模式。
会议讨论通过了《思茅区法院诉调对接工作指南》,并对调解员进行了“云解纷”平台使用培训,对职责任务进行分解细化,统筹整合了各方资源。思茅区法院将与各调解组织携手并进,建立起以“人民调解”为核心,以“诉调对接”为纽带,以“特邀调解”为两翼的多元解纷格局,全面建设通畅集成、协调联动、智慧精准、交融共享、高效便民的诉调对接机制,共创多元解纷新局面。